父亲的包子
设计公司 丁路路
小时候生活在矿上,一日三餐外也没什么副食,而我每天就想着吃点带肉的美食。
父亲在离家几十里外的五甲子工作,早晨天不亮就要顺着山路穿过半个矿区,穿过地质队,穿过惠兰村上班。为了让父亲能够保持体力,奶奶和妈妈把家里仅有的粮票换成猪肉,为他做上一锅包子。她们说,父亲是家里的劳力,不吃点好的身体会垮。
一个包子、两个馒头,这就是父亲的午饭。每次看到热腾腾的包子出锅时,我总是馋得流口水。虽然我也可以分到一个包子,但一个怎么够呢!我需要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于是,父亲的包子就成了我唯一的目标。我会悄悄把他饭盒里的包子换成馒头,然后佯装什么也不知道,偷偷把包子吃掉。而父亲似乎也从来没发现过,每天照常拿上饭盒,翻山越岭按时上班。于是,父亲的包子就成了我独享的零食。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我到合肥上班的这几年,几乎每顿晚饭都会有父亲做的包子。他是一个绝对的面食爱好者、做包子达人。父亲做的包子比碗口还大,薄薄的包子皮呈半透明状,咬一口满嘴是油。
可包子再味美,天天吃也会烦。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就对他说:“咱们怎么天天吃包子?能不能换个样?”父亲愣了楞,随即笑着说:“你小时候不是很喜欢吃包子吗?你忘了自己偷拿我包子的事儿了吗?”我摸了摸脑袋笑着说道:“那不是没别的零食嘛!”父亲叹了口气,回忆起当时家里条件不好,弟弟和妹妹都还在上学,他是家里的老大,要帮爷爷奶奶照顾一大家子人,不能把所有好东西都弄给自己家,让我受委屈了。我笑了笑说:“我没觉得委屈。那你现在天天给我做包子,就是想弥补我童年的遗憾吗?”父亲笑着回答道:“有点这个意思,不过我看你吃得也很香啊!”我故作无奈地说:“再好吃的东西,天天吃也会腻吧!倒不如吃些红薯、玉米啥的,还减肥。”父亲则反驳我说:“红薯这东西,你吃几顿可以,要是让你天天吃,年年吃,就怕你看到了也会反胃。我们小时候,没有别的粮食,天天就是红薯、高粱。也就是后来,生活条件稍微好一些,才能吃上点白面和肉。现在你能天天吃上我做的包子就知足吧!”我笑嘻嘻地回道:“如果包子是你的情怀,那就接着做吧!不过我只能隔一天吃一次。还有啊,您老人家一定要把馅换换花样,老是一种馅我可扛不住!”说完,我们父子相视一笑,关于包子的讨论就这样到此结束。
10年前,我因为工作调动来到合肥。父母岁数大了,退了休也只能跟着我们到合肥生活。跟他们一起生活的日子里,有时候我会嫌父母絮叨,嫌父母做饭不好吃,嫌父母管得太多。
后来,我碰到原来同一个矿的长辈,聊天时说到这些,他听了哈哈大笑,点点我的额头说道:“你啊,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这单位里,有多少人一家三地,一年都见不了父母一面的?又有多少人是逢年过节就要往家赶,那点假期都耽误到路上的?还有多少人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需要子女操心照顾的?你父母只是普通人,可全都做到了!不仅如此,他们现在愿意且能够为了你背井离乡,帮你准备好一切,你说你幸不幸福?现在只是让你吃个包子,唠叨你两句,你就嫌烦了?有多少人想让父母在身边唠唠叨叨还办不到呢!我要是你,就天天吃包子,也绝不会说半个不字!”
听罢,我哑然而笑。原来,吃包子还有这么高深的意义呢。
人常说“爱就是付出”,天底下的父母何尝不是这样。任他们曾经是如何平凡的人,一旦碰到儿女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如飞蛾扑火般冲锋在前。这种行为的背后,完全就是一个“爱”字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