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文化

父子兵的传承之“路”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25-05-30

父子兵的传承之“路”

安徽开发矿业郭玲玲路京超

在矿业的世界里,有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上阵父子兵他们是父子,更是并肩作战的战友。近日,因机构调整,我来到了原矿山工程公司钻探车间,座谈会认识了老路和小路。今天就让我们来讲讲这对父子兵的故事。

父亲路胜卫,45岁。在矿井生涯中摸爬滚打了20多年,从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变成了经验丰富的探矿班长,每一寸巷道的曲折、每一层岩壁的特性,都刻在了他心里。儿子路京超,22岁。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毕业后来到了安徽开发矿业。旁人打趣他:“放着大城市的舒适生活不要,偏要回这矿山吃苦?”路京超却笑着回答:“矿山是父亲奋斗的地方,也是我梦想启航的港湾,我想和他一起,为矿山的发展出份力。

对于儿子选择当矿工,老路经历了从犹豫到支持的全过程。“他从小看我每次从井下上来又脏又累,原本是反感这行,我也担心不安全,怕他待不下去,不愿意让他来接班,后来看着矿山一年年改变,我们的观念也在转变,孩子愿意回来,我很放心,也很高兴!”

工作中,老路和小路同在钻探一队。下井前,父亲反复叮嘱:“安全帽系紧,矿灯要检查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在探矿工作面,遇到复杂地质状况,父亲指着矿层纹理,耐心讲解应对方法:“这里矿层有断层,探矿机速度要放慢,时刻注意判断岩层变化。”父亲言传身教,把多年积累的实战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儿子。

路京超则凭借所学的前沿知识,为传统的探矿工艺带来创新。他发现井下探矿时存在优化空间,利用知识分析和父亲所学到的实战经验,提出了新的处置方案,有效改善了井下探矿作业面的环境,提高了探矿工作效率。有一次,李楼铁矿-400南沿探矿钻机突发故障,生产陷入停滞。父子俩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父亲凭借经验迅速判断出问题可能出在夹钻事故,儿子则利用静载荷逐步克服孔内阻力,避免冲击载荷造成二次损伤。在父子俩的默契配合下,探矿工作恢复了正常。

老一辈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对每一处地质状况都了然于心,每一次设备操作都精准无误,他们是矿业领域的定海神针年轻一代则带着新时代的知识和活力投身其中,为传统矿业注入创新思维,用新的技术和理念为矿业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工作中,他们相互学习,父亲传授实操技巧,儿子分享新的知识和理念。面对难题时,父子齐心,共同研讨解决方案。他们一起穿梭在安徽开发矿业李楼铁矿每一个水平矿井巷道,一同坚守在探矿矿机设备旁,用默契与协作,为矿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矿业上阵父子兵,传承的是技艺与责任,延续的是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他们用两代人的奋斗,铸就矿业的辉煌,用行动诠释着对矿山事业的热爱与坚守,不断续写着属于他们的奋斗篇章。